各位系友及同學們:

時序進入五月了!脫下重重的外套,驚蟄過後的蟲兒們,也開始大展身手!

系上四月接連開了二次系務會議,其中,討論新建系館及搬遷事宜成為重點。目前新建系館案已經送到校園規劃委員會審查,原則上審查通過後即可動工,預定二年內完工。完工後,現在暫棲中非大樓的老師們就有新家可住。

新系館完工後,我們必須歸還原使用空間,其中,包括昆蟲館。昆蟲館歷史悠久,見證我國昆蟲學發展軌跡,自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時,即有日籍昆蟲學教授素木得一負責昆蟲養蠶學講座。1936年,臺大昆蟲館隨即落成,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年,是台大數一數二的古建築。若歸還學校作其他用途,無異強推美女入風塵。因此,系上所有老師均展現強烈意志,要捍衛昆蟲館。

本系已規劃成為台大博物館群的一員,將成立昆蟲博物館。目前由柯俊成老師負責籌畫,整修一間原來教室作為展示空間,除供本系師生研究教學外,亦將開放給外界參觀。為能強化展出內容及擴大展覽空間,本次系務會議通過「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標本館募款計畫」如附件,敬請各位校友及師生踴躍捐款。如果捐款充足,我們即可向學校爭取將整個昆蟲館作為台大昆蟲博物館。屆時,不但可以保留昆蟲館的使用,也能留住所有台大昆蟲人的共同記憶。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頭蜂闖的禍為什麼增加

        近年來在媒體報導中常可看到虎頭蜂(胡蜂)螫人,或在住宅區發現虎頭蜂窩,請來消防隊員摘除等等的報導。為什麼會這樣?這當然是因為民眾對虎頭蜂的關心度及警覺性提高,但原因並非如此單純,另有讓牠們增加的環境因子之配合。其中最主要的因子應是住宅區向山坡地擴大。
        由於都市地價暴漲及生活條件惡化等原因,原來屬於山林的丘陵地被開發成新社區。而這些地方原本就是虎頭蜂──尤其是黃胡蜂 (Vespa simillima)──生活的場所。黃胡蜂通常在大樹的樹洞、土中築出直徑達80公分的巨巢。當我們為了蓋房子而砍伐樹木破壞牠們的棲所時,適應力較強的黃胡蜂順勢在我們的屋簷下、牆壁間隙、通風口等處所造巢。這種利用人屋的處所,讓黃胡蜂得以避開天敵、強風暴雨的破壞;加上這類社區附近仍保留著一些山林,它們是黃胡蜂幼蟲的食物──鱗翅目幼蟲的滋生地,因此黃胡蜂能在此安居並繁衍後代。
        第二個原因是從遠處遷入。台灣目前的主要造林樹種為杉木與柳杉,這些針葉樹林裡的昆蟲相原本就比較單純,加上單一樹種的造林措施,使得昆蟲的存活數銳減。如此一來,不易得到幼蟲食物的虎頭蜂只好搬到人居的新社區附近築巢,替自己的後代覓食。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昆蟲系統分類研究室/ 我們的法醫昆蟲學研究

法醫昆蟲學應用在刑事案件偵察上主要可能提供如死亡時間、死亡地點或死亡原因的推估。昆蟲在屍體上的活動與生長模式是可以預測的,一旦發現超出預期結果的昆蟲資料,顯示此屍體必然經過了某些非自然的因素所影響。利用昆蟲的種類、分布、發育速率及消長模式等資訊,有助於釐清這些問題。法醫昆蟲學是一個多領域甚或是跨領域的學門,簡單來說,法醫昆蟲學就是一門應用所有可能的昆蟲學及其相關知識來解決法律所關心問題的科學。作為一門實事求是的科學,法醫昆蟲學不應被過度誇大渲染,任何呈現在法庭上的證據,都必須接受最嚴格的檢視與考驗。

第一個嚴峻的考驗在於如何正確無誤的判斷我們所面對的昆蟲種類。我們了解在屍體上可能出現的昆蟲種類涵蓋極廣,任何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分類學者終其一生也僅能專精於一或少數幾個昆蟲類群,然而;屍體分解過程中所吸引而來的各類群昆蟲繁多,如何鑑定牠們顯然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昆蟲分類鑑定於是成為一個不得不優先完成的課題,2000年開始我們選擇了屍體分解初期的蠅類鑑定作為進入這個領域的首要工作。截至目前為止,法醫昆蟲學的主要應用方向仍以估算死後間隔時間(PMI)為主,所以針對那些屍體分解早期的昆蟲,特別是麗蠅,瞭解其種類及其發育生活史,是一個具有立即明顯效益的投資。

由於蠅類形態的差異不易區辨,高度依賴雄蟲生殖器形態的分類系統,在刑案現場的採證標本上顯得有些難以達成。我們意識到開發替代鑑定系統的急迫性;然而在眾多形態特徵中找尋替代特徵的工作,基本上是非常枯燥而冗長的。對於殘缺破損的樣品中找尋穩定可信賴的分類特徵,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幼期的鑑定系統開發其難度往往更勝於成蟲,還好分子技術的便利性,使得其說服力能獲得較高的提升,我們開發了簡易的種類分子檢索表目的,其實也只是希望落實並強化研究的實用層面。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看到這個頭銜,許多系刊讀者首先一定會感到著非常驚喜,接著輕皺眉稍,腦子裡想著,這號頂著宏碁光環人物,真的是本系的系友嗎?那麼請各位鬆開您的眉頭,睜大您的眼睛,不要懷疑!!!這位畢業於民國五十四年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而目前正擔任標竿學院資深顧問的 王振容 先生,就是本期系刊所要訪談的傑出系友。
        而當我看到這一次訪談名單時,心裡的第一個疑問便很快的產生:這位王振容先生,真的是我們學長嗎?那為何跟宏碁有關呢?當然,這也成為訪談當天我們的開場白,而此次的訪談雖然是所有訪談中最簡潔的一次,但王振容先生除了配合我們問與答之外,還從其過去在企業界中的經驗,給我們一些省思與建議,可以說是相當受用無窮。主要的問題如下:
問題一、請問王振容先生為何會由昆蟲學這個領域轉向至宏碁電腦?
王振容先生:
其實我都是學以致用,畢業後所接觸的都是與所學有關,在民國五十八年時進入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進行有關蚊子、病毒及組織培養的相關研究,其後經由高考而進入經濟部國貿局,在民國六十二年時,便進入美商公司開始從事化學農藥相關及行銷工作,而在美商這幾年來,獲得到許多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經驗,而這也是奠定了日後在宏碁電腦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實力,而當為什麼會進入宏碁,其實是因為當初宏碁電腦在民國六十八年時,正好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的行政經理,這方面我的經驗較多於是就進入了宏碁電腦,而隨後的十幾年,我所從事的都是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行政工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借我皮鞋到台北

大學的時候參加了以遊山玩水為主旨的社團,總喜歡往外跑東看西看,除了賞美景,學著認識蟲魚鳥獸的名字之外,大概是性質相近,也偶爾會有造訪部落的機會,這是某一年預計出海賞鯨的未果後,意外的進到了當地的部落,也有了第一次的接觸經驗。
這是篇有點年代的遊記,時間大概是零二年的八月。把它重寫,並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東西。

沿著花蓮的海岸公路走,向由抬頭望是山,向左低頭看是海,經過的地方都是些純樸小鎮。有時一大片荒煙蔓草巨石中,只有兩三棟小屋。在這個山與海如此接近的地方,我們遇見了打赤腳的人。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亞洲地區水稻飛蝨類害蟲生態及管理研習會與會心得

        個人目前於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植物保護系服務,主要工作為接續本系鄭前主任之糧食作物(特別是水稻)害蟲研究,迄今已七年。但因近年蟲害研究業務種類及數量增加等因素,仍需負擔其他工作項目,諸如嘉義地區之入侵紅火蟻、鳳梨外銷供果園等害蟲研究。但整體而言,仍以水稻害虫為主要研究項目。
        水稻飛蝨為遷移性害蟲,在東亞地區,其發生源(終年繁殖區)主要在中、北越及海南島,隨適當氣流遷飛至大陸華南繁殖,再遷飛至台灣、韓國及日本。其族群在台灣雖可以少量越冬,但大多數由北越、大陸華南地區及菲律賓之呂宋島遷入,發生量及所造成之為害程度與外地遷入之族群量具密切關係。東亞各國對此類r型害蟲之防治方法,多以抗蟲育種及藥劑為主,久之,更造成生物小種、抗藥性及次要害蟲取代等問題之迅速產生,連帶影響遷入地區對該蟲管理策略之擬定,此為東亞許多國家對遷移性害蟲仍相當注重之主要原因。
        2007年12月初,筆者受邀前往日本九州參加亞洲地區水稻飛蝨類害蟲生態及管理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受邀與會者尚包含泰國、越南、菲律賓、中國及韓國等東亞地區水稻害虫主要研究專家學者,內容涵蓋褐飛蝨生物小種的演變、抗藥性情況、近年來與褐飛蝨遷飛有關之生態、遺傳及管理等研究成果。筆者在會中則以「台灣水稻褐飛蝨及白背飛蝨發生趨勢及現況」為題,論述兩種稻飛蝨在台灣之發生演變及現況。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走了三月的杜鵑,隨著,羅斯福路兩旁的木棉接續演出,昔日您在木棉道上留下的身影,也隨那棉絮飄盪在四月的杜鵑花城。

椰林大道二旁的樟樹,以令人驚豔的翠綠,正式宣告春天的到來。這幾年,母系也以令人讚嘆的速度飛奔向前。今年,是昆蟲系獨立十週年紀念,我們規劃於八月舉行系友大會並慶祝成立十週年。屆時希望您能共襄盛舉。

系上今年新聘任的二位老師,許如君老師已經到校,並開始她人生另一段苦行。奧山利規(Toshinori Okuyama , email:phidippus@gmail.com)老師則訂於七月報到,他的專長是生態學、統計學,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同學有福了,他說歡迎大家隨時跟他聯絡,討論功課或研究。此外,今年擬新徵聘一位人畜共通疾病老師,已經成立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由我、柯俊成老師、黃榮南老師和生農學院二位老師組成。目前已經完成刊登徵才啟事,預定五月30日截止收件。敬請各位系友踴躍推薦,為系舉材。欲知詳情如何,請看母系網站分解。

三月初,台大舉辦杜鵑花節大學博覽會,黃榮南老師率領系上同學熱情演出,使台大昆蟲系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首選,我們在大學聯考的排名也穩定向前推昇。三月中,研究所放榜,經過激烈角逐,共錄取甲組7名,乙組5名,加上甄試錄取5名,今年總共錄取17位新研究生,他們已經完成報到,將在七月起,展開另一場披星載月的研究生涯。四月15日,博士班招生開始報名,我們將招考5位博士生,敬請有意更上層樓者,踴躍報考。

令人期待的新系館籌建,也進行順利。目前學校已請建築師完成初步規劃,預定分二期興建。第一期建築經費已經籌足,預定六月完成規劃送校園規劃審議委員會審議,年底開始興建。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在二年後有新系館,在中非大樓的老師可以先遷入。等第二期蓋好後,所有老師將遷入。原有座落蟾蜍山下的昆蟲館,將規劃成立台大昆蟲博物館,除改善館藏設備外,也將展示標本供社會大眾參觀。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蠶寶寶的食性上動腦筋

        俗稱蠶寶寶的家蠶,學名為Bombyx mori,是「取食桑葉的家蠶」之意。而桑樹的學名為Morus bombycis意指「屬於家蠶的桑樹」。過去養蠶必先種桑樹、採桑葉,因為家蠶是只肯吃桑葉的典型單食性昆蟲,兩者之間維繫著焦孟關係。
        家蠶為何只肯吃桑葉?起初專家們認為桑葉中必定含有誘發家蠶食慾的特殊成分,但經多種試驗結果證實桑葉中並無這種特殊物質。只不過其他植物都含有家蠶不喜歡取食的物質罷了。而桑葉只不過是唯一不含此類忌食性物質的食物,使得家蠶得以取食牠而發育。所以,用火燒毀或剪掉家蠶的味覺器小顎鬚時,牠們能吃些蘋果,甚至蛋糕。由於牠們吃得很勉強,發育當然大不如以桑葉飼養者,吐絲、造繭量也差,根本不符生產絲繭的經濟原則,但此舉無疑地打開家蠶利用的新局面,日後經過多次篩選育種,大幅改善家蠶的造繭力。
        透過遺傳基因的分析,也明白家蠶的食性由牠的基因所控制,且廣食性為隱性遺傳基因所控制。既然經過雜交可以育出這些肯取食甘藍、紅蘿蔔、蘋果葉等的家蠶,現在不但可以此類食物取代桑葉養蠶,更可以把這些廣食性家蠶利用於菜市場垃圾的處理上,如此可節省不少垃圾清潔處理費,還可獲得有機堆肥及養蠶成品。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害蟲抗藥性管理實驗室

        本實驗室以昆蟲抗藥性為主要研究範圍,應用抗藥性管理為目標。研究方向可分為幾大部分;一為抗藥性機制探討,針對新穎藥劑或未知抗藥性機制的部分,進行研究。如以RNAi技術探討東方果實蠅 (Bactrocera dorsalis) 對賜諾殺的抗性機制;或開發神經電生理平台探討抗性機制(和楊恩誠老師合作);或檢測相關代謝活性在抗性上的貢獻;或比較感、抗性蟲抗性標的之差異,進行分子抗性機制探討;二為開發偵測抗藥性的方法,針對國內重要害蟲,開發生物檢測、生化或分子偵測等方法,進行國內重要害蟲的抗藥性評估。另一部分,為瞭解抗藥性對適存值 (fitness) 的影響 (和吳文哲老師合作),探討東方果實蠅不同抗性品系間和感性品系生命表之差異。最後希望應用偵測抗藥性之技術和配合不同抗性機制,能應用於田間抗藥性之管理,進行蟲害管理。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和藹、親切以及隨和是我們第一次與王老師見面印象;從開始訪談到結束,王老師的話夾子始終沒停過,由此可見王老師非常熱於與學生分享生活經驗以及開導學生。沒錯!事實上王老師的的確確是這樣的一位柔情男子,而對於曾在學思歷程中幫助過他的 朱耀沂,朱老師以及 林飛棧,林老師,他總是懷著感恩的心,不時在嘴邊提起,又由此可見得其不忘本的台灣草根性。
        王清澄老師談起求學經過,當時台灣要出國是相當困難的事,記得當時出國還是從松山機場出去的年代,出國一事,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你一個人要出國,所有親戚朋友都來送你,但是在此背後,留學生同時也必須在異鄉背負著親情的壓力、以及面對外面世界的文化衝擊,而就是在這時代背景中,王老師前往美國攻讀其博士學位。
        訪談中,王老師侃侃而談在國外生活所遇到的人、事,提到國外遭受種族歧視時,王老師也不諱言的說確有其實,但樂觀的王老師說:「我覺得人就是要過一些苦日子,有了吃苦這回事,你生活的豐度才會提升。」一種心境上的轉換,會讓你的生活更快樂;王老師提到:記得當時住在宿舍時,左右兩邊的鄰居與我見面都不打招呼,當時覺得你們是怎麼搞的,但某次下雨天車子輪胎卡在泥濘中,有一位鄰居二話不說,馬上就出來幫忙,噴的全身都是泥巴,等車子脫困後便默默地走回去;另一位鄰居則是都不理人,記得在一次小衝突之後,過幾天我要去學校辦事,發現櫃台小姐是她的老婆,我心想完了,若是在中國社會中,這樣鐵定會很慘,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任何刁難的事情,此時我才發現其實歧視這種事情,是自己本身所造成的。再提到當初當兵的事,一般男生對於當兵總是抱著害怕或著逃避的心理,王老師則採取正面態度面對當兵這件事,將其視為一個必經的過程,現在常聽到學生想要休息,甚至流浪一陣子,而當兵正好是讓頭腦最放鬆的時候。由此二件事,更可見得王清澄老師豁達開朗的個性,尤其我們更應該學習王老師面對逆境時,心境轉換的功夫,把吃苦當吃補。對於學生的心裡開導,王清澄老師也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便是多多接觸,再做決定,面對想要就讀博士班的學生,王老師會反問你真的想要讀博士班嗎?或者應該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給學生一個正向思考的空間,是王老師一貫的作風。
        對於目前求職環境以及親身體會,王老師體會到自己現在也必須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因為自己剛拿到博士學位時,分子生物這些東西才剛起步,很多新的技術都必須再重新學起,王老師也自嘲說在技術方面總是被學生追著跑,而同時被新時代爆炸的資訊追趕著,對於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王老師總是帶著熱誠,抱著正確的心態,才能走的長久!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休閒生活—單車

        我從小學就學會騎單車,小時候和鄰居在死巷子裡騎單車遊戲,但隨著搬到台北市來以後,單車就只是我的通勤工具罷了,自從大二有了機車以後,騎單車更只是在台大裡跑堂用,直到05年我大學畢業時,一位熟識的體育老師送了一輛入門登山車給我,開啟了我的單車休閒生活。當時我還在新竹服役,一開始也只是近郊騎騎,有次收假就帶著行李拿了本地圖,就從台北騎去新竹收假,後來被長輩責備,所以長程旅行就被禁止了,直到我退伍才解禁。06年3月為了比三項運動(游泳、單車和路跑)自己買了部公路車,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有關單車的比賽。07年的寒假,因為已經退伍了,所以整個寒假有將近20天是在單車旅遊,去騎了花東縱谷、南橫、北橫、宜蘭和新竹,也結交到不少單車同好,同年暑假參加了大專院校的武嶺會師,再加上今年寒假才剛騎完的新中橫,台灣四條橫貫公路我都用單車征服了。
        騎單車不只是種運動也是種休閒,到大自然中不會聽到引擎的吵雜聲,只會聽到自己的喘氣聲,在克服完重重的上坡,接著就是享受速度的下坡(雖然有時也很恐怖),用單車去旅遊各地,對於各地會有更深的體驗,不會只是坐在車上睡覺,到達目的地才醒來,經常會在路上看到美麗的景色,或在小徑裡發現有趣的村落。有人說在台灣一定要有三項遊歷--泳渡日月潭、單車環島和攀登玉山,可以說是另外一種三項運動,我已經完成第一項了,有機會我還會去完成單車環島,用騎單車的方式去體驗台灣的美。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光之州的陽光男孩

        因實驗上的需要,繼2006年的暑假後,在今年的農曆年,利用整個寒假的時間,我又回到熟悉的Gainesville, Florida,找鞋匠先生(Dr. Shoemaker)玩耍。我想我就以這一個多月我在美國所經歷的點滴,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這趟旅程從第一天開始幾乎沒有冷場過,每一天對我而言,都有許多不同新的體驗,新的感觸!
        下飛機的那天是星期五晚上,巧遇美國的國定假日,鞋匠星期五一大早就已經帶著全家出遠門,只留下藏在門前腳踏墊下的大門鑰匙,還有一張請我幫他餵貓的紙條,偌大的屋子裡,只有一個人,一只跟我一起流浪天涯大皮箱,還有兩隻貓。一整個週末,我都在昏睡,睡起來就煮東西吃,預計要吃3個禮拜的泡麵,竟然在短短三天內就被我消耗殆盡,只能說,有泡麵能吃直需吃,莫待沒有泡麵時就欲哭無淚。
        大概是在第三天吧,我答應作鞋匠要跟他一起去運動。前往附近公園的路上,他不斷跟我說,他會讓我知道什麼才叫作真正的運動,什麼是可以讓我成為真男人或真正籃球員的運動。本想,我這種打籃球的男子漢,有什麼好怕的,不過就是運動嘛,應該是 piece of cake!半小時過後,guess what! 我整個人抱在一旁的欄杆,兩腿發軟外加喘不過氣,看著在一旁偷笑的鞋匠,我有中計的感覺。在回家的途中,鞋匠才說以前在威斯康辛大學的時候,除了教授這個正職外,他的副業竟然是體適能教練,這才解開了這些地獄訓練的謎團。(編者註:是這樣瘦的嗎?)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蟲友們:
過完了春節,大家又回到工作崗位上,好像生活感覺就比較正常了一些。
今年的冬天,一波接一波的寒流,催得叫人心頭發冷。有句老話:「冬天淒涼的風,正是春天的搖籃」。看那杜鵑似有若無的,含羞待放的,就知道那屬於台大人的共同記憶,已經不遠了!今年的杜鵑花季已經開始,有空回來走一走吧!
春節期間,張俊哲老師策劃系館守護團,安排研究生每日分批輪流巡視系館。每次接到同學們從手機那端傳來的簡訊,「系館守護成功」,心中一陣暖意油然而生。願他們的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大年初四,中非大樓後棟二樓,疑因電線短路起火,幸經消防人員即時灌救,未釀成大火。不過,楊恩誠老師損失二台GC,我們電子報主編,博士班劉錕同學的研究心血付諸東流,眾將官驚慌一場,可謂災情慘重。希望大家能記起經驗,小心實驗室的用電量。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豉蟲為何不會相互碰撞

        我想很少有人不喜歡遊山玩水吧! 我也喜歡,只是沒有太多的時間罷了。我喜歡山甚於海,理由之一是,山上的昆蟲比海上的多。為什麼海中的昆蟲比較少,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題材,但在此略而不談,還是來談山上的情形。
        山上不但有樹林、草原,還有溪流、沼澤,隨著地形、水質之異而有不同的昆蟲分布。在這裡可以看到一些水棲昆蟲,較常見的是豉蟲類。豉蟲常成群在水面上活動,牠們迅速地畫個圓圈划水游泳,像是在跳圈圈舞。已知豉蟲以每秒鐘50次的頻率擺動漿般的後腳而游泳,這樣的頻率相當驚人,但我從來沒看過牠們互相碰撞發生「車禍」。
        其實豉蟲活動的樣子很像我們在玩水上摩托車,當多輛摩托車以上述速度滑水時,那種場面可不得了,一定亂成一團。但豉蟲因為觸角基部具備了可以感受水面波動變化的感覺器,而能感受到獵物掉落水面掙扎時的水波變化,或同伴在水面上游泳所引起的漣漪,一起來捕捉獵物或廻避與同伴的碰撞。如果我們能夠開發出具備此種功能的水波感覺器裝在水上摩托車或快艇上,在海上飆車或飆艇不知會有多過癮且安全。若成功開發出這種超靈敏的水波感覺器後,還可以再開發氣壓變化感受器裝在摩托車或汽車上,將可大幅減少車禍的發生。但如此也可能助長飆車族科技型表演的風氣。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昆蟲視覺系統調控功能之研究/ 昆蟲神經生物學研究室

        二十世紀初期Mitchell等學者就已推測哺乳類動物體內會自行合成氮的氧化物;然而此類化合物卻被視為一般的代謝廢物,而未有進一步的研究。直到1980 年代一連串研究結果顯示,生物體內自行合成的NO在許多重要生理功能中扮演了重要的細胞訊息傳導物質的角色。在脊椎動物的生理系統中,除了一般較為熟悉的血管壁的擴張調節功能(endothelial-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外,NO也是一種主要的神經訊息傳遞物質;此外NO也被用於進行神經可塑性(plasticity)的調整、神經生長時網路接合(neuronetwork coupling)的調控、細胞凋亡(apoptosis)機制的啟動,以及免疫反應中巨噬細胞(macrophage)用以對抗外來病原體的細胞毒素(cytotoxin)。在昆蟲方面,NO也被發現與螢火蟲的發光機制及蟋蟀的交配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在昆蟲的神經訊息傳遞調控方面,目前已知NO與中央神經系統中記憶及關聯學習(associative learning)的調控機能有關,並影響諸如嗅覺感受及其適應機制(habituation),以及視覺神經訊息的處理機制。
        NO是一種不穩定的氣體分子,在生物體內被合成後即可快速地向四周擴散,並自由地通過細胞膜等構造;不像傳統的神經傳導物質需要藉由泡囊(vesicle)包裝運送至突觸(synapse)釋出,然後才能與標的細胞(target cell)上特定的接受器(receptor)結合。其作用範圍只受到組織內擴散屏障(diffusion barriers)的影響,以及自身短暫的半衰期(half-life time)所限制,因此NO可在無擴散障礙限制的狀況下輻射地向四周擴散,同時對生成細胞本體及周邊的多個細胞造成影響。基於其作用特性及在昆蟲視覺系統的相關研究證據顯示,NO極可能在視覺系統應對光環境改變的光適應調控機制上扮演一重要的角色。
        為研究NO在昆蟲視覺系統調控的功能,本研究室已率先利用NO感測電極量測昆蟲視葉內由光刺激所誘發之NO訊息;結果顯示在蜜蜂(Apis mellifera)、黃斑黑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及臺灣大蝗(Chondracris rosea)等三種昆蟲的視葉內都可量測到由背景光改變所引發的NO濃度變化訊息;且記錄到的反應一致呈現由適應光刺激引發NO濃度上升及緊接之後衰減至比刺激前濃度還低的形式,讓我們推測大部分昆蟲應均利用相似的NO調控機制調整視覺系統的光適應狀態。此外我們也利用新一代改良的methanol/formalin fixation NADPH diaphorase組織化學染色技術研究各日齡蜜蜂工蜂成蟲腦內NO合成酶表現位置與量的變化。發現至少視葉中的lamina及medulla兩層視神經節中均一直具有NO合成酶活化的表現。此外,我們亦發現lamina及medulla部分區域NO合成酶的表現在特定日齡具有顯著地改變,且其發生時機恰與蜜蜂工蜂分工轉換的時程相關,顯示蜜蜂可能隨著工作於巢內與巢外的光環境不同,具有不同程度NO產生的能力。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