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系友專訪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nfo:

王琄嬋

2008-      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 助理教授

2003-2007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

1997-2002  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 森林科學專攻 博士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冠然

2008/7-  元大金控 承銷部專業襄理

2007-2008 美國默克製藥 分析師

2005-2006 賓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校 碩士

2001-2005 台灣大學小兒部分子醫學研究室 研究助理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邱南.jpg

 

陳秋男

 伊利諾大學博士

2008/1-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友專訪   丁照棣老師

        丁老師1997年畢業於本系前身植物病蟲害學研究所昆蟲組博士班,目前服務於本校生命科學系,主要專長為演化遺傳學、分子演化學及族群遺傳學,丁老師從大學到研究所,都是在本系完成學業。丁老師說,其實在大學時期就跟一般同學一樣,還記得大一第一次出去採集到了指南宮,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例如看到昆蟲的假死等,覺得非常有趣,跟班上同學的感情也都很好,大家所熟知的蕭旭峰老師和丁老師是同學。
        丁老師一路修了很多課,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三所修的,由吳文哲老師及洪淑彬老師所開設的生態學,因為丁老師從這時候開始思考畢業之後的出路,也在大三下學期時,修了張慧羽老師所開的昆蟲遺傳學(當時張老師剛在系上成立遺傳學實驗室),因此對於遺傳學領域開始產生興趣,當時的遺傳學實驗都是以果蠅做為材料,做一些基礎科學的研究,這與丁老師本身的興趣最接近。
        而除了生態學是屬於基礎科學,昆蟲系必修的課程尚有普通昆蟲學、昆蟲分類、昆蟲型態學、經濟昆蟲、昆蟲研究法等,這些學科都幫助丁老師在科學研究上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當開始接觸到遺傳學這個領域之後,就從大學時期開始,一直在張老師實驗室完成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而博士班期間接受林飛棧老師的幫助及影響很大,林老師和張老師不僅對於實驗的要求嚴謹,也很鼓勵學生多看期刊,雖然當時沒有像現在一樣網路發達,隨時可上網找期刊,但是林老師實驗室訂了很多期刊,並且放在研究生室,讓學生能夠很容易的就取得,也能讀到最近期的期刊,如此的潛移默化之下,對於科學的學習進步很快。
        丁老師的研究主題從第一個國科會的暑期計畫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過,對於遺傳學的濃厚興趣可見一斑,主題為種間雜交的遺傳分析,一開始是針對台灣本地的兩個近源種,在自然族群不會雜交,但希望在實驗室內建立雜交種,希望研究雜交之後染色體的配對及雜交後代雌性及雄性個體的表型變化,後來到芝加哥大學進行交換研究期間也是利用不同的近源種,分析基因的分歧對雜交後代的影響,論文中主要做台灣大果蠅以序列分析上看近源種的關係,另一部份為黃果蠅在配偶選擇上偏好的遺傳研究。而丁老師對物種間遺傳差異的興趣,一直以來以是從基本遺傳學的研究一直到分析種化基因的演化就是丁老師長久一來努力的目標。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友專訪  徐士蘭老師

EP16_01.JPG 

徐士蘭老師畢業於台大昆蟲學系,隨後進入台灣植物保護中心服務近十年後,進入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讀,研究的主題為抗癌藥物的作用分子機制探討。畢業後進入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工作,因緣際會的轉入中草藥及保健食品的研發。由於台灣社會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及飲食習慣的西化,癌症、肝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因此,徐老師近幾年與台中榮總的醫師們合作,針對這些疾病,建立離體細胞培養及活體疾病動物的模式,進行疾病分子作用的研究,及中草藥預防及治療效果的探討。十多年來的研究經驗讓徐老師體認到,中草藥必須尋求與西藥同樣的研究模式,得到具體的實驗數據,才能被國際醫學界接受與認同。但是中草藥與西藥呈現的方式不同,西藥通常是單一成分達到藥效而中草藥屬於複方,結合很多種藥材的不同成分組合在一起,大多是以水或酒精萃取,給病人服用,達到治療的效果。

老師在大學時期的生活與大部分的同學相同,修課、社團及採集,並沒有特別鍾情於研究。當時同學留在台灣念研究所的人不多,多數同學都出國留學。但是當徐老師進入台灣植物保護中心(即現今的農業藥物暨毒物試驗所)工作後,開始接觸到研究工作,才真正瞭解研究領域的本質同時也對研究工作產生興趣。因此在職進修的方式經系上老師,特別是彭武康教授的引導,完成碩士論文拿到碩士學位畢業後由於積極的想要學習分子生物學相關知識及技術,離開了農藥所,進入中研院的分子生物所當研究助理當時台灣的分子生物領域才開始起步,在中研院分生所的一年學習,奠定了攻讀博士班的基礎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進入中研院生醫所做博士後研究一年,之後就到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任職至今。

當被問及求學期間,最感謝的老師是那位時,徐老師說太多太多了,每位在她的人生中給予指導及關懷的師長及同學或親友,徐老師對他們的付出充滿了感謝。被問及對大學生活的感覺老師說在她的記憶中,大學期間的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感覺幾乎天天都是太陽天,很陽光很快樂。在農學院就讀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很多,所以過得很愉快。但在醫學相關的領域工作後相對的比較下工作及生活的步調快很多,所以壓力也較大。但是,老師給同學的建議是,無論在任何地方做事情,都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有了一定的專業能力,配合正確的態度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可以呈現具體的成績,得到一定程度被肯定只要是決定要做的事,就全力以赴,不要輕言放棄老師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當初她剛從昆蟲系畢業後,接連多年都沒有舉辦高考,畢業將近十年後終於開放昆蟲高考名額因為畢業太久已經沒有筆試的經驗及感覺,當時應考的人也不少,且考試內容除了專業,還包括國文、三民主義、國父思想等,多年沒有讀教課本及考試的經驗,心中全然沒有任何的把握,當時的感覺是給自己一次機會,硬著頭皮應試考完第一天感覺考得很差本想放棄,但經過家人的鼓勵,繼續完成了考試。當得知被錄取時連自己都感到驚訝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任何事情一旦決定做了,就全力以赴,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機會。徐老師也建議大家在學習上要有三力,就是要努力、有耐力、也要有毅力,如此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找到屬於自己開拓的空間。但是在工作及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適,學習要認真努力,但心情維持輕鬆愉快,這樣的學習比較能持久。人生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無論在專業的領域或是日常生活的層面,保持愉快的學習態度,才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友專訪  盧耽

EP15_01.jpg 

        前陣子在書店發現了一本書「圖解昆蟲學」,在書店很少發現會有這麼厚一本的昆蟲相關書籍,基於這個理由,隨手拿起這本書瞄了幾眼,怎麼說呢?它是一本色彩豐富的昆蟲圖書,翻開書本的作者,不難想像跟昆蟲系的關係,也作為我訪問這位學長的契機。透過網路上的資料找了幾個有可能聯絡上的電子信箱,亂槍打鳥的結果,卻能意外迅速的得到本人的回信,並在經過幾次的聯絡後,確定了時間地點,第一次見面就約在學長家裡,讓我有點小小的驚慌,而且學長家的位置跟迷關一樣,還真的有點難找,最後必須請學長指路,才抵達目的地。

        進到學長的家中,感覺非常的舒適,很喜歡這樣的氣氛,學長看我冷的臉發白,趕緊倒了杯熱水給我,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完,我們也進入了訪談的主題。盧耽學長目前從事設計與創意的工作,這也是我較感興趣的部分,畢竟這是跟求學背景距離差異相當大的行業,雖然對藝術的觀感在於個人,但到最後能到找到自己並投入在工作中,這是非常難得的,原來學長在大學的期間,不只增進昆蟲相關的系上課程,更花了許多時間在自己有興趣的藝術類課程,大學畢業後,經過學姐介紹到廣告公司實習,學習到許多實務經驗,之後順利找到大型畫廊的工作,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在畫廊幫忙,期間也在因緣際會重新走回美術設計領域並接觸行銷經營管理,學長也提到自己不是作單純的設計而是商品的創意加值服務,這樣的優勢讓商品不過於商業化,而表現出較完整的產品概念,就很容易與客戶達成一種默契,持續的長期合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系友專訪   王順成

        wsp.jpg 

        本月電子報訪問的對象,是目前任職於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碩士,昆蟲毒理學博士,緊接著到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應用毒理學博士後研究,簡單看過王老師的履歷,螢幕上密密麻麻的職稱,從研究員到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擔任眾多大學的教授,可知這次的訪談是會有多麼精采。

        王老師是個非常率直的人,剛收到我邀約的信,第一時間就給了答覆,但是從寄信跟老師邀約訪問,到最後確認訪問時間,相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也能說明王老師真的是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訪問,老師提到當時求學的經歷,很難想像老師在高中前也是不愛念書的學生,高中時遇到了一位化學老師,也是人生中第一個轉捩點,這位老師不只陪他運動,更讓他從退學邊緣拯救回來,老師更笑稱在大學前都沒念過書。而何時對於昆蟲有興趣呢?基於當時環境因素,很多決定不能取決於興趣,很多都是以成績當作一個指標,老師也特別提到了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一種有趣的傳統,在學長學弟制的家族體系下,若上一屆的學長有機會出國,就必須想辦法把下屆直屬學弟送出去,而當時進入台大,有部分的原因是希望有機會能出國,當初進入昆蟲學系時,並不喜歡昆蟲,也對於分類、生態研究興趣缺缺,當時從植物保護中心聘請的兼任教授—孫雲沛老師,孫老師專長在於昆蟲毒理,也因為受到孫老師教學認真而感動,轉換想法,其實昆蟲也可以把它做為一個材料,進而跟隨孫老師選擇了昆蟲毒理,在學校畢後進入了植物保護中心,不過因為當時台灣需要針對溫血動物毒理方向的研究,為此到了美國北卡研究動物毒理代謝與環境毒理實驗室,也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為台灣創立一套完整溫血動物毒理標準測試程序,也慢慢地從昆蟲毒理轉到動物毒理的過程。而在提到大學階段最敬佩的人,王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朱耀沂老師,從老師的形容下,不難聽出王老師對朱老師的敬重,也提到當時朱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認真,更是其他人所要學習的目標,而在王老師的這次的訪談中,提到了幾位對他影響相當大的人物,化學老師幫助了他高中的學業,孫老師確立了他的目標,然而朱老師則給了一個好老師的榜樣,農委會長官古德業博士提供職場典範,在卸任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所長職務後,願意在投身於教育工作,老師也認為當老師就是要提供學生資訊與意見,當然這也是在我貿然寫了簡短的邀訪後,十分熱情,沒有拒絕的原因。

        最後,希望老師能給我們這些學子們一些勉勵,老師提到了其實各個領域都需要人才,就算你是最頂尖的領域也有不適合的人,只要你肯努力,較冷門的領域也能熬出頭,老師也勉勵我們在求學期間,儘量去研習其他不同領域的學科,不要對自己設限,在學校的時間可能不長,不過人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在這之前應該多充實自己,多去看看其他領域,找出自己真正 確立的目標。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穗生老師訪談

EP13_04.JPG 

         高老師目前服務於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職位為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昆蟲組學士及碩士,並於1983年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昆蟲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訪談中很高興能夠聊到高老師的學經歷,才剛開始進入主題,老師就笑笑的說:「有哪些考題?」。

         那麼高老師是何時對於昆蟲感到興趣呢,老師覺得其實很難說,因為當時的聯考只分三組,甲組是理工及醫學院,乙組是文法商,丙組是農學院及理學院,而且錄取率不高,而為何選擇丙組呢?由於生長環境的關係,從小在鄉下長大,喜歡種花花草草,常打赤腳抓泥鰍、鰻魚、蚌殼,又加上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生物學都還不錯,所以第一志願就選了丙組,當然很多人的第一志願是當醫生,但當時大環境比較窮,不忍面對病患收錢時的痛苦,也不愛當商人,所以回歸自然就選擇了農學院,但農學院也不知道那個系好,也沒有認識的人上過大學,決定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照順序填,剛好當時台大植病系昆蟲組要在參加聯考總人數的前一百名才能被錄取,而幸運的就考上了,至於興趣則是進入植病系昆蟲組後開始慢慢瞭解及培養。在畢業後先服完義務役,當時大學畢業就是預官,在受訓時是很辛苦,不過後來在軍團部屬被遴選為政治巡迴教官,所以比較輕鬆,當時被挑選負責阿兵哥的政治教育,負責教三民主義,第一次有了面對至少百人以上的教學經驗。結束後準備申請國外研究所,雖然大部分的國外學校錄取,卻是要到第二年才有獎學金,所以只好被迫放棄,選擇準備國內碩士班,雖然只剩兩週的準備時間,加上筆記早就借給別人,所以準備得很辛苦,結果竟然以榜首錄取,考進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昆蟲組碩士班,畢業之後進入台灣植物保護中心,剛開始由於植物保護中心沒有實驗室,只好在當時的農復會坐辦公桌,但是高老師說,男兒立志在沙場,所以堅持要在台大借場地做實驗,前後待了六年,研究主題為倉庫害蟲,不過對出國進修的夢想仍然堅持,也因為當時主管曾說:「好好幹!就會送你出國唸書,」所以滿懷希望,不過後來怎麼等都沒機會,所以毅然決然離開植保中心,申請國外學校,因為查文獻時看到明尼蘇達大學有位老師做倉庫害蟲,所以鼓起勇氣寫信,後來老師答應也才有這個機會,在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班期間輔修統計,三年半的期間取得了博士學位。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學年度最後一次訪問的壓軸傑出系友是現任亞太糧肥中心顧問,古德業先生,出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他,花白的頭髮、健壯的身體以及精神抖擻的聲音,是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人生歷練豐富的程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由戰後動盪不定的時代背景至美國求學、落腳謀生,因緣際會下,回到台灣,投入台灣振興中的農業建設工作,直到目前現代知識經濟繁榮富裕的台灣,古德業先生即使退修,仍投身於農業界當中繼續為民服務,擔任亞太糧肥中心顧問;訪談之中,古德業先生不斷地講述起自己在日據時代末期的生活背景(躲防空洞、畢生第一台收音機、坐協力軌道車、幫忙田事…),讓我們倍感親切。
        古德業先生從小的學思歷程,可以說是相當奇妙的,就像一艘小船,在學海中漂流,飄到哪,就停在哪,也正因如此,“船到橋頭自然直“也成為古德業先生對於求學這條路上的一種領悟,在他考取中學時,家人還曾一度希望古德業先生能夠放棄學業,留在田裡幫忙,所幸後來繼續就讀高中 (成功高中)、大學,從台大畢業後,他便前往美國維吉尼亞工藝學院與州立大學讀碩、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在愛河華州立大學擔任研究員;因緣際會下,古德業先生回到了台灣,此時的台灣剛好正值農業發展盛時,無疑的,專精植物保護領域的古德業先生,理所當然的成為台灣農業機構重要的推手,所謂時事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古德業先生利用本身的專業,參與了策劃推動農糧產銷、農業科技、農業國際合作等…,而期間,其最出名的事蹟就是幫助農民滅鼠的事蹟,這證明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也成為台灣早期學術與應用結合的先驅。而現在的防撿局在成立初,古德業先生也曾擔任過籌備小組召集人,使得各個單位能夠統整、運作起來,得以面對二十一世紀接踵而來的防檢疫工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大家聽到這次專訪人物的頭銜,一定會認為跟資訊有關的一定是為男性的傑出系友,那可能會跌破您的眼鏡,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 ,林貞,是一位跑在資訊時代尖端的新興社會女性,為何這樣描述她呢?這要從她一頭金髮說起了!
        其實經由一番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林主任的頭髮原來是整頭白髮,因此選擇植物性染料來染色,但是沒想到一染出來竟是一頭金髮。身為一位資訊中心主任為何會是我們昆蟲系的傑出系友呢?原來其實就讀市立北一女中的林貞主任在高一時,原本是對史地有興趣的,後來才轉至就讀三類,也很順利的考上昆蟲系;回想在昆蟲系的日子裡,林主任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亦是和所有就讀過昆蟲系的人一樣,即上山採集,但唯一比較特別的記憶不是抓到什麼蟲,而是在山上和老師同學打橋牌打到天亮。
        那又為什麼後來會跑到資訊領域發展呢?原來在大四的時候由於修了生物統計的課程,竟拿了全班最高分,因此她與當時教授生物統計的葉教授詢問,是否可以考進生物統計的研究所,由此之後便一頭栽入生物、資訊的領域。畢業後當了三年助理,在此期間,林主任幫忙設計了一些電腦程式,解決生物統計上的問題,隨後內政部統計處需要有人編生命表,於是林主任便加入了此工作,編了兩年生命表後,便前往主計處勞動力調查委員會,進行報表工作,並利用其電腦資訊專長,把人力計算的時間及誤差縮到最小,節省了半年的工作時間,由此可以見得,林主任的工作能力及效率是一流的。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本次傑出系友專訪,編者果真不惜辛勞為大家跋山涉水,訪問到目前旅居紐約的年輕一代的動畫圖像藝術家 --- 劉耕名。
        劉耕名(學長)出生於 1978 年的台北市萬華,從小就喜歡畫畫與探索大自然,並展現過人的天賦,征戰各個兒童繪畫比賽並獲得不少獎項,不過他從未接觸過正規的美術教育,而這也是為何學長目前的插畫作品,仍維持著濃厚的童稚拙趣。而在 1997 年,他以徵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台大昆蟲系,在昆蟲系的日子裡,他跟昆蟲系其他男生一樣瘋過鍬形蟲,台大、長角、高砂深山,圓翅鋸,漆黑鹿角…這些”夢幻鍬” 曾經佔滿了他的生活,用一臺機車與相機穿梭於烏來、福山及北橫,並且將台灣之美深深烙印在心底。
        為何會從一位昆蟲系的學生,蛻變成一位傑出的藝術創作者呢?原來在 1999 年,學長大三的時候,他便一人隻身前往紐約遊學,在初嚐這顆充滿藝術與文化的大蘋果後,再次激發他幼時對藝術創作的熱忱,也因此奠定未來前進紐約進修的志向。而上天似乎也有意將此位人才導入藝術創作的領域,在 2000 年,學長大四時,參加時報廣告金犢獎,初試啼聲的他就一首拿下平面銅犢獎,而該比賽是專為廣告系學生所舉辦,因此得獎的也多為專門科系學生,對一位就讀台大昆蟲系的劉耕名,此得獎的資歷就更顯得不同凡響。而在 2004 年退伍後,他也如願申請到去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系就讀 - School of Visual Arts MFA Computer Art,而他的畢業作品為執導動畫-travel diary,而此以作品也成為第一位獲得 Adobe 設計成就首獎、入圍學生奧斯卡動畫、德國數位影展 bitfilm 首獎的台灣人,此一輝煌紀錄,堪稱的上是藝術界中的王建民,將台灣的名號再度打響。該作品亦在國際 50 幾個影展,15 個國家中展出,也被收入在知名設計類雜誌 stash dvd magazine,print magazine,3x3magazine 中。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看到這個頭銜,許多系刊讀者首先一定會感到著非常驚喜,接著輕皺眉稍,腦子裡想著,這號頂著宏碁光環人物,真的是本系的系友嗎?那麼請各位鬆開您的眉頭,睜大您的眼睛,不要懷疑!!!這位畢業於民國五十四年台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而目前正擔任標竿學院資深顧問的 王振容 先生,就是本期系刊所要訪談的傑出系友。
        而當我看到這一次訪談名單時,心裡的第一個疑問便很快的產生:這位王振容先生,真的是我們學長嗎?那為何跟宏碁有關呢?當然,這也成為訪談當天我們的開場白,而此次的訪談雖然是所有訪談中最簡潔的一次,但王振容先生除了配合我們問與答之外,還從其過去在企業界中的經驗,給我們一些省思與建議,可以說是相當受用無窮。主要的問題如下:
問題一、請問王振容先生為何會由昆蟲學這個領域轉向至宏碁電腦?
王振容先生:
其實我都是學以致用,畢業後所接觸的都是與所學有關,在民國五十八年時進入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進行有關蚊子、病毒及組織培養的相關研究,其後經由高考而進入經濟部國貿局,在民國六十二年時,便進入美商公司開始從事化學農藥相關及行銷工作,而在美商這幾年來,獲得到許多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經驗,而這也是奠定了日後在宏碁電腦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實力,而當為什麼會進入宏碁,其實是因為當初宏碁電腦在民國六十八年時,正好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的行政經理,這方面我的經驗較多於是就進入了宏碁電腦,而隨後的十幾年,我所從事的都是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行政工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藹、親切以及隨和是我們第一次與王老師見面印象;從開始訪談到結束,王老師的話夾子始終沒停過,由此可見王老師非常熱於與學生分享生活經驗以及開導學生。沒錯!事實上王老師的的確確是這樣的一位柔情男子,而對於曾在學思歷程中幫助過他的 朱耀沂,朱老師以及 林飛棧,林老師,他總是懷著感恩的心,不時在嘴邊提起,又由此可見得其不忘本的台灣草根性。
        王清澄老師談起求學經過,當時台灣要出國是相當困難的事,記得當時出國還是從松山機場出去的年代,出國一事,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你一個人要出國,所有親戚朋友都來送你,但是在此背後,留學生同時也必須在異鄉背負著親情的壓力、以及面對外面世界的文化衝擊,而就是在這時代背景中,王老師前往美國攻讀其博士學位。
        訪談中,王老師侃侃而談在國外生活所遇到的人、事,提到國外遭受種族歧視時,王老師也不諱言的說確有其實,但樂觀的王老師說:「我覺得人就是要過一些苦日子,有了吃苦這回事,你生活的豐度才會提升。」一種心境上的轉換,會讓你的生活更快樂;王老師提到:記得當時住在宿舍時,左右兩邊的鄰居與我見面都不打招呼,當時覺得你們是怎麼搞的,但某次下雨天車子輪胎卡在泥濘中,有一位鄰居二話不說,馬上就出來幫忙,噴的全身都是泥巴,等車子脫困後便默默地走回去;另一位鄰居則是都不理人,記得在一次小衝突之後,過幾天我要去學校辦事,發現櫃台小姐是她的老婆,我心想完了,若是在中國社會中,這樣鐵定會很慘,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任何刁難的事情,此時我才發現其實歧視這種事情,是自己本身所造成的。再提到當初當兵的事,一般男生對於當兵總是抱著害怕或著逃避的心理,王老師則採取正面態度面對當兵這件事,將其視為一個必經的過程,現在常聽到學生想要休息,甚至流浪一陣子,而當兵正好是讓頭腦最放鬆的時候。由此二件事,更可見得王清澄老師豁達開朗的個性,尤其我們更應該學習王老師面對逆境時,心境轉換的功夫,把吃苦當吃補。對於學生的心裡開導,王清澄老師也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便是多多接觸,再做決定,面對想要就讀博士班的學生,王老師會反問你真的想要讀博士班嗎?或者應該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給學生一個正向思考的空間,是王老師一貫的作風。
        對於目前求職環境以及親身體會,王老師體會到自己現在也必須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因為自己剛拿到博士學位時,分子生物這些東西才剛起步,很多新的技術都必須再重新學起,王老師也自嘲說在技術方面總是被學生追著跑,而同時被新時代爆炸的資訊追趕著,對於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王老師總是帶著熱誠,抱著正確的心態,才能走的長久!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前幾次的系友專訪中,我們已為大家訪談的幾位在學術界、產業界的傑出系友,而這一次,我們將深入政府機關,為大家訪問一位歷經台灣農業行政龍頭機關已25年,早期加入農發會(農業發展委員會)追隨植物保護界大老-古德業博士及陳秋男博士,一直到現今在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服務的傑出系友,防檢局主任秘書張弘毅。 
        張弘毅學長民國六十八年畢業於中興大學昆蟲系,大學論文是追隨曾義雄老師進行璊類的分類研究,而後碩士班跟隨施劍鎣老師鑽研以捕植璊防治葉璊的生物防治研究,由於在溫室捕植璊的繁殖及利用上獲得良好的基礎研究成果,也因此協助奠定了台灣後來璊類生物防治應用的基礎。民國七十年畢業,七十二年退伍後,張弘毅學長順利的進入經濟部商品檢驗局台南分局服務,由於台南沒有國際機場及港口的緣故,所以是主要進行植物的產地檢疫工作。
之後,由於陳秋男博士之提攜,隨後進入當時的農發會乃至後來的農委會工作。張學長回憶說,他最高興的是當時能有機會在植保界的大前輩們--古博士與陳博士的指導下,協助他們利用政府的經費大力策畫推動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例如推動全國性的果實蠅誘殺滅雄防治、推動玉米螟生物防治、推動病蟲害診斷服務及植保資訊電腦化,以及在研究上積極補助國內各大學及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加強非農藥防治技術的開發及利用,並加以推廣等。
        張學長說,當時生物防治及非農藥防治技術的推動,也是奠定日後20多年來植保工作大政方針的基礎,所以,他非常佩服古博士及陳博士的睿智。張學長也提到早期在農委會植保科工作,也要負責全國性的滅鼠、滅螺(福壽螺)工作,讓我們這群新新人類感到非常有趣。而與學長訪談中,也讓我們了解農委會20多年來的植保技術推廣政策,從傳統生物防治,到天敵大量繁殖釋放,天敵工廠的設立,一直到現在的生物技術、防疫檢疫技術的研發及推廣,真是讓我們增廣不少見聞。
        訪談中,學長也提到本系甫榮退的陳秋男老師對於推動台灣生物防治及非農藥防治上的貢獻,只要是對於植保相關有貢獻的他都願意與我們侃侃而談。學長於台大修博士學位期間,所研究的是最令政府及果農頭疼的果實蠅,在此不免佩服他不畏越艱難的精神。民國九十年畢業於台大博士班的張弘毅學長,並未投身於學術界及產業界,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植保行政工作的推動上。而八十七年八月防檢局的成立他也是幕後主要的策劃的推手之一,由此更讓人感覺到學長對於植物保護乃至植物防疫檢疫這個領域上的熱忱與執著,也能感受到其能將所學及所長服務於公職,為台灣農業盡一分心力所獲得的工作上的成就與喜悅!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擁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徐堉峰教授,曾是一個高中成績不起眼、聯考英文拿鴨蛋的學生,升學路上經由文化大學森林系、植物系再轉入台大昆蟲系,大學頭三年讀了三個不同的系,在過程中,支持徐堉峰教授不斷往前的動力就是對昆蟲的熱情。徐堉峰教授相信,在文化大學的日子對他轉入台灣大昆蟲系是一段關鍵的時間:因為當初在文化大學,本身就對這些自然科學很有興趣,就會試著把相關的原文書給看懂,久而久之英文就變好了,甚至在大學考托福、GRE 都是名列前茅。因此,老師常常用此例來鼓勵英文不好的學生。
        談起徐堉峰教授跟昆蟲的淵源,就要從小學三年級講起了,起因於他的姑姑是國小自然老師,耳儒目染之下,徐堉峰教授便常常接觸大自然;回憶起當對軟體動物、貝類的熱愛:小時候由於資源缺,所以當親戚給了一個“螺“,便興奮的每天把玩著貝殼,但當初住在苗栗老家的他,並無法時常看到這些軟體動物 (精彩的都在海底),最多就等下雨天過後看看非洲大蝸牛,但昆蟲卻充斥在生活周遭的,於是童年便經常把昆蟲當成玩伴;在訪談期間,只要講起昆蟲這回事,徐堉峰教授總是非常的興奮,可見他對於這門科學的熱愛程度;昆蟲種類那麼多,為什麼喜歡蝴蝶呢?我們問道,徐堉峰教授靦腆的笑著說:怎麼說…哎!就很簡單的理由呀,起因為小學的時候看到紫斑蝶的蛹,就覺得,天啊!怎麼那麼美,爾後在大學時代也受了楊平世老師的影響,而一頭栽進蝴蝶的領域了。
        昆蟲系畢業的徐堉峰曾留在本系張慧羽教授的實驗室當研究助理,學習有關演化的理論,其間常常聽張老師講起以前在國外求學的事,因此一年後,徐老師便前往美國加州大學進修博士學位,而當初喜歡蝴蝶的他,選擇了蛾類的研究主題,於是在採訪小組訪問之下,徐堉峰教授又露出靦腆的表情,但其中帶有一點懊惱地說:我真是太過蠢才…,當初一直在找美國大學昆蟲系研究室的資料卻找不到有教授研究蝴蝶,因此找了一個做蛾類研究的教授,後來發現,原來研究蝴蝶的部份在美國是歸類在生物系或動物系之下的…。即便如此,在求學期間,徐老師與他的指導教授(當時美國鱗翅學會理事長)學習許多研究方法及應有的研究態度,在決定以日逐蛾科(Heliodinidae)當作博士論文題目時,許多專家都認為研究這個科不容易,因為標本太稀有了,但憑著一股對於昆蟲的熱誠,徐堉峰教授到處蒐集文獻標本資料,並隻身前往美國及墨西哥各地實查並推論此類蛾類食草,赫然發現這種蛾類不是數量少,只是其為日行性,體型又小,想當然爾晚上點燈是採不到的,最有趣的是,當徐堉峰教授推斷出日逐蛾科可能的寄主植物範圍後,在加州大學標本館的植物標本中,竟發現不少這類蛾的食痕,這對徐堉峰教授來說實在是好消息,例如徐老師曾一個人開著車去加州死谷 (death valley) 探訪,結果一下車就抓了一百多隻沒記錄的新種,因此也為此類蛾類得研究向前推進的不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幸運是會降臨在有努力準備的人身上,去做一件好的事,往往不需要太複雜的理由,只需要簡單的原動力,我們必須要時時充實自己,等待時機,也正因如此造就這一位台灣鱗翅目、蝴蝶的專家!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次專訪為電子系刊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傑出系友,也就是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館長 吳怡欣;當我們踏進動物園找到昆蟲館時,發現昆蟲館並不像其他展示館一樣如此突兀,取而代之的是昆蟲館像一座大門,一座進入大自然、進入昆蟲世界的大門! 位於山谷之中的昆蟲館 (不是系館喔!) 容於自然,就像過客一樣不留下痕跡,但是又讓人能對於昆蟲的生態環境一目了然,淡淡的透露出昆蟲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整個館的建築巧思均成於館長及其所帶領的團隊。
        當館長跟我們介紹整個昆蟲館建館構思時,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昆蟲館前的生態池,館長說:你們一定覺得為什麼生態池的水位那麼低,其實我們也可以”人工放水”呀!但是我們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因為現在是枯水期,就是會沒有水,這就是季節的變化,這就是生態。甚麼樣的環境會造就甚麼樣的昆蟲相,這也是館長經營昆蟲館的精神之一。
        事實上館長目前仍在本系進修博士學位 (嚴格說起來我們可以稱呼她學姊喔!),而她所研究的題目與昆蟲保育生物學相關,對於昆蟲館館長來說,正是恰當的學以致用。在訪問之中,我們的系友都會不經意的問起訪問過誰,而在得知之前訪談的主角後都驚訝的說自己微不足道,在這些傑出的系友之中,最讓人映像深刻的,應該就是他們的謙和有禮吧!也或許,如此的謙虛造就了他們了不起的成就。在這短暫的訪問之中,筆者深深相信吳館長在其位必能發揮所長,讓大家對昆蟲的想法不再囿限於咬人的蚊子、亂跑的蟑螂或是誤會蜘蛛也是昆蟲,而是讓昆蟲教育更能深入人心!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在殺蟲劑界有誰不認識招衡老師! 本次系友專訪剛好適逢”亞洲暨大洋洲害蟲管理協會年會”,因此藉此機會系刊小組特別專訪到百忙之間抽空回台灣參加會議的招衡老師。招衡老師在業界致力於生物農藥研發,且頗有成就,因此為昆蟲系以後將投身業界的小蟲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典範。
        當我們問起招衡老師是哪一屆畢業時,老師相當有趣地帶著一些腔調回答:我的學號是 55 開頭的,55642001。經過仔細推敲大家便可得知招老師的年記囉!沒錯!而來自澳門的招衡老師,高中畢業後在當時的澳門並無大專學院,因此招老師便輾轉考入當時的台灣的台大植病系,且為第一位的僑生。談起與昆蟲的淵源,招老師回想起小時候,他的父親本來就是養蜂起家的,自然而然在耳濡目染之下招老師也對昆蟲感到興趣,在言談之中,招衡老師不時露出的赤子熱情,和眉飛色舞的講述自己在大學時代抓蟲的趣事,而熱愛運動的他對於自己生活熱衷的程度也讓人印象深刻。取得台大植病碩士學後,招衡老師便繼續飛往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
        當然啦!這次訪談招衡老師的重點話題當然是“三何“哪三何呢? 即為何時?為何?及如何?進入業界。招衡老師甫從伊利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於美國知名的農藥公司理萊(Lily)進行研發工作,理由為何,招老師說到:在當時美國薪水等級大約分三層級,而支薪最多的當然就是私人企業囉!此外,在國外要進入學術界,由於文化上的屏障,我們就必須比別人多更多努力!所以當初就毅然決然選擇進入業界。而支身於業界的招老師除了專業領域知識外,懂得把眼光放大、順應環境而變通也成為其人格特質,而這也之所以他能成功的在業界打滾 30 幾年的因素之一,訪談中招老師說:在學術界與業界的環境不同,所注重的方面也不同,學術界注重基礎研究,而在業界則著重實質經濟效益,因此在業界必須要眼明手快搶大餅,才能成功!招衡老師也以過來人經驗,建議目前仍在學的學生盡量多寫一些文章,因為當時他博士畢業時,總共發表了十三篇文章,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理萊公司願意雇用招衡老師的原因之一。抱持著年輕心情的招衡老師以不懈怠但是又不失優雅的態度在業界奮鬥,讓對研究苦心奮鬥而常忘卻娛樂的學術界知道,研究也能享受生活!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專欄顧名思義為主要針對分散於世界各個角落,致力於昆蟲相關研究、培育英才藝或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的傑出校友做專題報導;身為編輯小組成員將以服務廣大讀者為己任,讓大家知道昆蟲系畢業也會有一片天呢!本期創刊號首當其衝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排除萬難為大家專訪曾榮獲美國科學院院士殊榮的-昆蟲生理生化科學家周延鑫老師,相信必能為此創刊號增添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提到周延鑫老師這號人物,其卓越的成就光是短短的篇幅是無法詳盡敘述的;其 1960 年畢業於台大植病系,1963 年畢業於昆蟲所後,在中研院工作一段時間,再前往美國奧本大學攻讀動物學博士,1970 年回國後在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從事研究工作 30 年,而後轉任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直到 65 歲屆齡退休,在此研究期間,周老師除了在 1994 年獲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殊榮外,其研究成果在學術上的貢獻也是相當可觀的,正因如此,我們也能輕易地在幾本知名的昆蟲生理、生化教科書 (Insec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及 Insect physiology) 中發現周老師研究的成果被引用,而周老師的研究也常發表於昆蟲學領域排名頂尖的國外科學期刊,J. Chem. Ecol.、J. Neurobiol 及 Insect Bioch. & Mole. Bio 中,因此說周老師的研究能力在台灣昆蟲界數一數二,應當之無愧。
        周老師的研究領域主要以昆蟲費洛蒙學、昆蟲生理學、化學生態學及生物物理學為主,尤其在昆蟲費洛蒙學上的研究更是傑出;在從前台灣對於昆蟲費洛蒙還處於無所知的年代,周老師早已從國外學成歸國,並向農委會申請研究經費,雖有此雄心壯志,但計畫卻石沈大海,打聽後才知「審查委員沒聽過費洛蒙,以為他在胡扯」。可見周老師在此領域上確實是帶領學術界向前邁進的前鋒研究員。秉持著「就是因為沒人研究過,我才要研究」的前衛態度,而其所研究之小菜蛾「既可到國外期刊發表,又對國內農業有應用價值」,諸此利多引導計畫終於通過審查,並讓周老師在 1971 年發表全世界第一篇以小菜蛾為主軸的論文。
        退休後的周老師並沒有停止參與學術的活動,反而更活躍,經常受邀而到各地演講,此外,更致力於科普教科書的編輯,如今我們也可以在許多國高中生物教材中,發現周老師利用簡單明瞭的文句及實驗,來鋪成其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及心得,將昆蟲世界深植入更年輕一代的莘莘學子。周老師懷著對母系感恩及回饋的心,以其已逝父親之名,創立了周敬亭獎學金,用於獎勵本系成績優秀的學生,近期更提高獎金額度,大手筆捐出 60 萬元,更顯出其慷慨分享的人生觀。筆者在此求學期間亦接受過周老師的指導,學習昆蟲內分泌學,修課期間所看到的周老師是位親切宜人的長輩,他以獨特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昆蟲內分泌學的高深領域,並諄諄告誡我們作為研究員應有的嚴謹態度。其實“傑出“只是形容詞,但是周老師讓他變成了進行的動詞,並且筆者相信,周老師會一直為台灣的昆蟲界帶來無比的驚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