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分類學及實習」課程介紹   蕭旭峰老師

 

昆蟲學之所以會獨立於生物學甚至是動物學之外形成單一學門,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昆蟲的物種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如此使得我們不得不另外開闢一個領域來容納並研究它們。作為昆蟲學界的一員,我們常常自豪於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有超過二分之一是屬於昆蟲。然而,這麼龐大的數量卻不僅僅是獨立出一個學門就可以解決的了。分類學於是成為早期昆蟲系同學必修的一門課,畢竟對於所學或研究的對象不清楚其確實身份,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昆蟲綱底下有大約二十多目,目級的分類基礎理論上應於大學部低年級完成,也就是各目昆蟲的認識應被視為基礎昆蟲學的一部份。隨著時空背景的演變,目前在系上這一個部分的訓練已被移到大一下學期共同必修的「昆蟲鑑定」上,這個課程安排的改變其實主要是為了配合系上師資專長與基礎昆蟲內容增加的一個必要的調整。於是進階的昆蟲分類學就被移到中高年級非共同必修的「學群必修」底下。「昆蟲分類學及實習」目前隸屬於系上三個學群之一的「生物多樣性學群」的必修科目,課程分為演講3小時及實習3小時共4個學分。

本課程主要內容為認識各目昆蟲科級分類系統及其形態、生態、行為等分類相關內容;並簡介系統分類學入門課題。實習課程配合講演進度及內容,認識各目昆蟲重要的科及其標本採集、保存和製作技術,並安排野外採集或參訪。

昆蟲分類學的課程設計並不是訓練每位同學能精確將各類昆蟲鑑定到科級位階,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的;昆蟲的科級分類系統相當龐雜,我們相信即使是分類專家能將單一個目底下的科分類出來,在世界上已屬鳳毛麟角,特別是那些種類數量眾多的類群。因此我們將課程定位成訓練修課學生獨立判斷且具備解讀專業分類文獻的能力養成。即便我們無法一眼判斷出昆蟲隸屬於哪一個科,我們期盼同學將來仍然有能力不假外力藉由單獨判讀分類文獻而得到答案。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除了基礎形態學的背景外,反覆不斷的觀察與實作的經驗絕對是其中最關鍵的地方;所以一直以來實習課的操作與觀察,一直是這個課程中非常吃重的部分。

長久以來,昆蟲分類就是一個需要時間的學門,需要時間培養對昆蟲觀察的靈敏度,需要時間累積個人的經驗。我常覺得當深入提昇對一個分類類群的瞭解後,那一種感受物種多樣性美的體驗,才是修習這門學問最無可取代的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