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書分享──《火蟻(ア)的生物學─行為、生態と分子基礎》

今年很破例地我到十月才有前往日本買書的機會,一抵達日本我便迫不及待地到旅館附近的「紀伊國屋書店」買了二十多本書,其中之一便是由東正剛、緒方一夫、S. D. Porter合著、海游舍出版的《火蟻(ア)的生物學─行為、生態と分子基礎》,全書共二○六頁,定價日幣2800圓(不含稅)。
       說到火蟻,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二○○四年一種火蟻──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首次被發現於桃園地區,其後不斷擴大分佈範圍,有關單位雖然積極推動防治措施,但成效有限,目前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嘉義、台南六縣已淪為紅火蟻的活動地區,短短四年間牠已成為我們不能坐視的主要入侵害蟲。只憑此點,本書對我們就具有參考的價值。
       本書共有九章,分別是:1.火蟻類之分類與分佈,2.多態型與分工,3.蟻毒和費洛蒙,4.單女王蟻制社會之生活史,5.單女王蟻制社會與Gp-9遺傳基因,6.南美之火蟻及其天敵,7.火蟻向北美之入侵與擴大分佈,8.火蟻向泛太平洋地域之入侵,9.對日本之警告與建議。其中第8章一五四至一五五頁,根據Chen Y. Y.等(2007)、Huang E. Y. E等(2007)之報告,詳細介紹了紅火蟻在台灣的入侵情形及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的活動及防治措施。第9章雖由美國農業部火蟻專家S. D. Porter所執筆,但已譯成日文,因此不懂日文的人難以理解其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最後(一七七至一九九頁)附了三百餘篇的引用文獻。其中日文文獻只有五篇,其他皆為西文文獻,因此本書也可當成檢索文獻用的工具書,這對不諳日文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作者在序言中也提到,台灣在二○○四年於桃園地區首次發現紅火蟻,但發現時牠已擴散到該縣相當廣泛的範圍,從火蟻群集的成長程度研判,紅火蟻應於一九九○年代就已入侵。對附外來害蟲的鐵則是,在發現初期趁牠未立足及擴散之前,採取集中火力撲滅的措施,但台灣發現紅火蟻時已失去撲滅時機,只好把策略修改為阻止它分佈之擴散與對其族群之控制。
       雖然現在要撲滅紅火蟻是相當困難的事,但我們可以把這次教訓用在另一種伺機入侵的螞蟻上,那就是阿根廷蟻(Linepithema humile)。牠原產於南美,體長約2.5mm,身體較細長,具有長觸角,動作敏捷,不時急速徘徊。有別於多種螞蟻在一隻女王蟻之下,由多隻工蟻負責築巢,阿根廷蟻在一個巢中有多隻女王蟻,新出現的女王蟻不會為了尋偶、交尾而飛出巢外,而是直接繼承舊巢,舊女王蟻則在舊巢旁另築蟻巢,如此最後變成超大型的蟻群。
       既然阿根廷蟻以如此方式繁殖,照理說牠的活動範圍應限於舊巢周邊,但和紅火蟻一樣,牠很會利用人類的交通工具做長距離的遷移,成為偷渡蟲。目前牠已分散到北美、夏威夷、歐洲地中海沿岸地域,英國、南非、澳洲、紐西蘭,並在一九九三年入侵日本。在野外,阿根廷蟻常在石頭、朽木下築巢;但在人為環境中,牠利用水泥牆裂縫、花盆底下、人工草皮,甚至車子後箱築巢。女王蟻在條件良好時一天可產六十粒卵,工蟻發育迅速,不但行為活潑,且富有攻擊性,因此當牠在房屋內或附近築巢時,易成為騷擾性的大害蟲。
       由於生性兇悍,阿根廷蟻在入侵地與本地種螞蟻的種間競爭下往往佔盡優勢,如美國加州本有二十三種螞蟻,自阿根廷蟻入侵後,本地種螞蟻竟減少到十一種,甚至在法國南部本地產螞蟻有全軍覆沒的記錄。南非本有幫植物搬運而分散種子的一些螞蟻,但牠們在與阿根廷蟻的競爭中敗退,改變了當地的植物相。由此即知,阿根廷蟻之入侵將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野生動、植物帶來巨大的衝擊。雖然日本尚未發現紅火蟻,但S. D. Porter已未雨綢繆地在第9章對日本提出警告與建議,相信這些提醒也能為我們預防阿根廷蟻之入侵與立足提供不少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