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jpg

日治時代昆蟲界的靈魂人物,也是台大昆蟲學系前身台北帝國大學昆蟲、養蠶學講座首任教授素木得一是何許人,有何成就,我想在此不再重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拙著《台灣昆蟲學史話》(玉山社出版)。素木在一九七年來台擔任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昆蟲部長,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以六十歲自台北帝大屆齡退休,次日就任財團法人南洋協會常務理事與財團法人南方資料館館長,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治時代結束後擔任台灣省諮詢委員、國立台灣圖書館南方資料館主任等職,在一九四七年五月返回日本,此後他與台灣似乎沒有直接關係,一九七年十二月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台灣昆蟲大觀》(暫定名)應是素木自台北帝大退休後著手執筆的,從他使用的稿紙為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及南洋協會而非台北帝大的稿紙,可以作如此的推測。素木在一九四三年因公攜眷返日,他把家人留在日本本土後隻身來台,此後至一九七年十二月在台北過著獨居的生活,利用這段無家累、較空閒的時間從事撰述的可能性極大。但為何台大昆蟲館有素木的筆記原稿?

根據素木回憶錄的記載,戰後他辦公的地方管理得不是很好,因此他把原稿交給接任台北帝大昆蟲學教授的一色周知,一色以已改名為台灣大學的教授身分留任到一九四八年五月才返回日本,一九七八年五月因胃癌逝世,享年八十六歲。戰後日本人返回日本的行李受到很嚴格的限制,只能帶自己可拿在手上的東西,不准託運貨物,並嚴禁攜帶標本、印刷品、資料、文獻等。因此素木、一色兩人只得把原稿留在研究室。

這些事是我在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擔任助教時聽到的,但真正看到這批文稿的全貌卻是在四十多年後的二○○年五月。手稿所在的研究室──今昆蟲系館201室,易主數次,歷經一色周知、易希陶、徐世傑、吳文哲等主任教授,但仍保存得很好,實在難能可貴。這批手稿乍看約有四十個牛皮紙包,堆起來超過七十公分高,光從它的由來即知極具歷史價值,隨便抽出幾十張閱讀一下,更可發現它的參考價值。但原稿是日文,不利於不懂日文的人閱讀,若能將它譯成中文,必能大幅提高其參考價值,尤其對台灣昆蟲相的研究將有很大幫助。

但誰要做這種翻譯工作?翻譯高達七十公分的資料──以後才知道約有六千兩百多頁──是一件大工程,每天忙於教學、指導學生、從事自己研究的年輕學者可能找不出多餘的時間來搞這玩意吧,在大家的印象裡,清閒且略懂日文的人是最適當的人選,那好似非我莫屬?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在台大與昆蟲為伍近四十年,有苦也有樂,但加減結果樂還是比苦多得多,台大校風一向自由,讓我能在昆蟲界自由的發展,到了這個歲數,總該有一些回饋的。對我而言,接下這項翻譯工作就是回饋台大很好的機會,於是從去年夏初,我當起這批手稿的翻譯義工。

著手翻譯到現在(二○○九年十月)已過了一年多的日子,稍微算一下,已譯了近四千頁,還剩下三分之一。雖然我把這批手稿叫做《台灣昆蟲大觀》,但在六千多頁的稿子裡,並未介紹所有的昆蟲綱,而且各目所佔的比率也不平均。例如直翅目、革翅目、隱翅目、等翅目、雙翅目等素木直接接觸的昆蟲群寫得很詳細,像雙翅目就寫了三千多頁,佔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而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目卻只有總論性的介紹,佔不到兩百頁。

由於它是六十年前的舊資料,在分類系統、地位,甚至學名上的處理方式、形態上的描述,有諸多與現今概念不符之處,這是難免的,但從此倒可瞭解這六十年間昆蟲學進步的足跡。而更大的參考價值在於上述詳述的五個目以台灣產代表種為例,詳細描述其外部形態,並列舉同一屬未描述的種名,因此我們可知六十年前哪些種已被記錄,其實我自告奮勇充當翻譯,就是看上這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ec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